宜城教育資源網m.zgyouzhishipin.cn 香蕉的功效與作用
1、預防疲勞。香蕉中含有的鈉離子成分很少,而且不含膽固醇,其余的營養(yǎng)成分被身體吸收后有預防神經疲勞的功效。 2、預防高血壓。香蕉中的鉀離子能夠有效的降低血壓,經常吃香蕉可以防止出現(xiàn)高血壓的癥狀。 3、預防胃潰瘍。香蕉具有刺激胃粘膜細胞生長的作用。通過堅持吃香蕉,可以很好地保護胃壁,從而預防胃潰瘍。 4、預防便秘。香蕉里面所含的食物纖維特別多,不僅能夠刺激腸道的加速蠕動,而且還能使大便順暢不干燥,因此香蕉也是便秘的克星。 5、緩解郁悶。吃香蕉能夠促進大腦產生叫做羥色胺的物質,該物質具有使人快樂并減少抑郁的明顯作用。 香蕉吃多了到底有哪些壞處呢? 1、微量元素比例失調 香蕉中所含的礦物質鎂、鉀和其他元素較多,盡管這些礦物質對身體有益,但食用過多會導致體內微量元素無法保持平衡。 2、變胖 多吃香蕉能減肥是不可信的,反而吃多了會使體重增加。主要是香蕉的熱量比較高,其中的纖維素含量也不是很多。 3、容易痛經 香蕉屬于寒性的水果,女生在月經期吃過多的香蕉,可能會造成身體受寒,從而出現(xiàn)痛經的情況。 4、對牙齒不好 吃完香蕉后必須要漱口,要不然香蕉中的淀粉和糖會一直殘留在牙齒上,時間長了就會腐蝕牙齒的牙釉質使牙齒變壞。 5、空腹吃香蕉不好 如果長時間空腹吃香蕉的話,不利于胃酸的分泌,影響胃部。
禁忌人群 脾胃虛寒、便溏腹瀉者慎食;急慢性腎炎及腎功能不全者忌食。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適宜口干煩躁、咽干喉痛者,大便干燥、痔瘡、大便帶血者,上消化道潰瘍者,飲酒過量而宿醉未解者,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者。 不能跟香蕉一起吃的食物 1、哈密瓜 由于哈密瓜和香蕉的含鉀量都很高,所以患有腎衰與關節(jié)疾病的病人千萬不要將這兩個水果一起吃,免得讓病癥更加嚴重了。 2、酸奶 酸奶能降低膽固醇,但空腹喝酸奶會因胃內的酸度太強,導致乳酸菌在胃液里很難存活,降低酸奶的保健作用。若是胃虛寒容易腹瀉的人,喝了剛從冰箱拿出來的酸奶,再加上促進腸道蠕動的滑腸食品香蕉,容易發(fā)生腹痛腹瀉等問題。 3、馬鈴薯 馬鈴薯是我們餐桌上經常出現(xiàn)的食物,香蕉又是我們經常吃的水果,如果兩樣食物一起食用或食用的時間沒有相隔十五分鐘的話,兩者所含有的元素會發(fā)生化學作用併產生一定的毒素。這些毒素會導致人們長斑。 4、芋頭 芋頭中富含蛋白質、鈣、磷、鐵、鉀、鎂、鈉、胡蘿卜素、煙酸、維生素C、B族維生素、皂角甙等多種成分,所含的礦物質中,氟的含量較高,具有潔齒防齲、保護牙齒的作用。但芋頭若與蕉同食時,會引起腹脹,中毒。 5、番薯 番薯營養(yǎng)價值很高,被營養(yǎng)學家們稱為營養(yǎng)最均衡的保健食品。然而香蕉、甘薯同食會發(fā)生不良生化反應,引起脹肚,而且還伴有胃反酸現(xiàn)象,吃多了會造成食品長時間停留在胃里,產生胃堵。 6、牛肉 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吃了牛肉就不要吃香蕉,以免造成胃絞痛。 怎么吃香蕉才會健康? 1、拒絕空腹吃香蕉 不能空腹的時候吃,胃腸內幾乎沒有可供消化的食物,此時若是吃香蕉,將會加快腸胃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心臟負荷,易導致心肌梗塞。香蕉中有較多的鎂元素,空腹吃香蕉會使人體中的鎂驟然升高而破壞人體血液中的鎂鈣平衡,對心血管產生抑制作用。同時,香蕉中鉀的含量也很豐富,空腹吃時,會使血液中鉀含量高于正常濃度,會出現(xiàn)明顯的感覺麻木、肌肉麻痹、嗜睡乏力等現(xiàn)象。 2、早上10點左右可以吃香蕉 早上10點左右也是吃香蕉的好時間,經常在電腦旁的人吃香蕉可以防輻射,讓身體更健康。 3、下午4點的時候吃香蕉 下午4點的時候,人會稍微有些饑餓感,吃香蕉可以補充能量,晚餐就不會暴飲暴食,有助于減肥。 4、飯后30分鐘-60分鐘之間食用 香蕉在正確的時間吃有益于排便,也可以美容養(yǎng)顏。 拔絲香蕉的做法 說到香蕉大家一定想到關于香蕉的好多做法吧。今天就來說說拔絲香蕉,提到拔絲香蕉人們腦海中肯定在想象怎么做呢?拔絲香蕉是一道特色傳統(tǒng)魯菜,以香蕉、糖、雞蛋為主要食材,外脆里嫩,甜糯可口。色澤淺黃微亮,質地柔軟鮮嫩,吃時蘸水拔絲,香甜可口沁心。 制作食材 香蕉300克,雞蛋1個,面粉10克,淀粉50克,食用油500克(實耗100克),白糖3大匙。 制作流程 1.香蕉去皮切塊,拍上少許干淀粉,將雞蛋打入碗內,加上面粉、淀粉、水、少許油攪成糊。 2.鍋內倒入油,燒熱,將香蕉逐個掛上糊后放入炸成金黃色,待香蕉浮起后,撈起瀝油。 3.將鍋洗凈加少許清水和白糖,炒至汁變黃起小泡時,放入炸好的香蕉翻幾次,盛在抹上油的盤子上,配上一碗涼水即可。 制作貼士 為使得香蕉外皮更脆,也可復炸一遍。略撒黑芝麻可增加香味。 宜城教育資源網m.zgyouzhishipi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