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教育網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內容簡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人物關系詳細信息
宜城教育資源網m.zgyouzhishipin.cn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主要內容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內容簡介,人物關系 

小說主人公之一的托馬斯是布拉格一位已離婚的外科醫(yī)生。有一次他到距離布拉格150英里外的一個小鎮(zhèn)上出診,邂逅了一鄉(xiāng)間女招待特麗莎。隨后不久,特麗莎到布拉格與托馬斯同居。托馬斯對自己生活中的變化一時不能適應,他猶豫著是否應該接納特麗莎進入他的生活。為了說明自己并沒有陷入一般人的情感俗套,他繼續(xù)保持同過去情人們的交往,好像這樣一來,托馬斯還是他自己的托馬斯。與托馬斯最為親密的情人是畫家薩賓娜,托馬斯托她把特麗莎介紹到了一家雜志社工作。在薩賓娜看來,托馬斯的迷人之處就在于他的不“媚俗”。托馬斯以往從不讓情人在他的房間里過夜,即便是薩賓娜也不例外。但他現在吃驚地發(fā)現,他居然很自然地和特麗莎住在一起。更令他頭痛的是,他發(fā)覺自己還為特麗莎接近別的男人而吃醋。這些變化讓他困惑。是為愛喪失自己?還是為自己喪失愛?他處于不可解脫的兩難之中。
與托馬斯相比,特麗莎則來自完全不同的生活世界。她是母親一次不謹慎的婚姻的結果。母親對自己的婚姻不滿,與一個男身女氣的向她隱瞞了兩次離婚的騙子私奔,等前夫死了以后,又隨騙子從布拉格遷到靠近山區(qū)的一個小鎮(zhèn)生活。母親意識到自己失落了一切,并把特麗莎看做是罪惡的根源。15歲時,特麗莎便被母親領出學校,當上了女招待。然而,特麗莎是一個渴求上進的女孩,瑣碎而粗俗的鄉(xiāng)間生活并不能阻止她內心里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正是出于這一點,特麗莎才被在酒吧間偶然相識的托馬斯所吸引,并很快就到布拉格與他一起生活。然而,盡管托馬斯最終娶了她,她卻發(fā)現托馬斯仍不忠實于她,她很失望,但無法左右托馬斯,只有痛苦地與他維系著一個家庭的外殼。
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給這個家庭帶來了變化。特麗莎整天到街上去拍攝蘇軍入侵的圖片,似乎從中找到了生活的意義。然而令她想不到的是,她攝下的反抗侵略者的圖片為后來當局迫害進步人士幫了不少忙。不久,為逃離祖國的黑夜,托馬斯和特麗莎移居到了瑞士。但特麗莎很快發(fā)現,她的“愛國記者”角色在異國他鄉(xiāng)已失去了舞臺,更令她不能容忍的是薩賓娜也到了瑞士并仍和托馬斯有往來,于是她不辭而別憤然離開了瑞士。在特麗莎離開后的最初幾天里,托馬斯的確感受到了一種久違的自由,但很快這種失去責任之“重”的“輕”讓他難以忍受,于是他又回到了布拉格,回到了特麗莎的身邊。后來,托馬斯因一篇文章得罪當局受到迫害,被開除出醫(yī)院,最后二人到鄉(xiāng)間生活,不幸在一次車禍中雙雙喪命。
小說的另一條線索是托馬斯的情人薩賓娜和瑞士一名大學教師弗蘭茨之間的故事。薩賓娜也反對“媚俗”,但到了瑞士以后,人們出于對其祖國的同情買了她大量的畫,使她從“媚俗”中得到了不少好處。在這里,她又結識了新情人弗蘭茨。弗蘭茨相貌英俊,學術事業(yè)正處于巔峰時期,但在婚姻上卻很失敗。他在薩賓娜這里找到了情感寄托,但他總覺得背叛了妻子,力圖在婚姻和愛情之間劃一條界線。最終他下定決心離開了妻子,但不想薩賓娜也離他而去。在情感平息之后,他和一位戴眼鏡的女學生兼情人住到了一起。但是,弗蘭茨心中始終無法忘記薩賓娜。后來,在越南侵略柬埔寨期間,他參加了一個赴柬國際醫(yī)療隊,他在想像中的薩賓娜的眼光注視下,把這次行動看成是一次“偉大的進軍”。然而,弗蘭茨在柬埔寨并沒有任何作為,結果在一次遭遇歹徒襲擊中喪了命。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后感
輕,為什么不能承受?
一直都讀不懂這個詞:“媚俗”。記得米蘭昆德拉將“Kithcs”闡釋為“已講過一千次的美”,“意味著故作多情的集體謊言”,在昆德拉的筆下,媚俗已并非對每一類任何某個特定情景的描繪,也并非僅僅限于藝術,它已成了政治,社會,文化的一個基本特征,成了人類共同生存狀態(tài)的一個指稱?墒欠磸头喓脦状,始終讀不懂里面帶的情感。這書里帶上的感情色彩過于朦朧,往往使人偏離原來的想法,愈演愈烈的小說感撲面而來,然而卻在下一句話中牽連出的背景狠狠地打了人的臉。就如同文中描寫弗蘭茨疲于奔波在情人與妻子之間,后面卻以一句“日內瓦還保留著法國的傳統(tǒng),夫妻得睡在一張床上!
一直都學不會,薩賓娜背叛的原因。她所厭倦的忠誠,和對他人的媚俗,卻是當代所推崇的品德:一個是代表被人們所重視的詞匯,另一個則是現世生存所不得不具備的技能。是的,我學不會。不管是世俗的評價,還是對活下去的執(zhí)念,都不允許我學會。沒有了所謂世俗的紛擾,也就相當于存在于一個虛無縹緲的夢境。
最喜歡里面一句話:永恒輪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負擔。一如路易阿拉貢所言:感激他是因為他使我相信,面對不朽的東西,即使死神也無能為力。是的,沒有永恒輪回,只有不朽。寄存在我們腦海里,只會是永存于世的經典,而非例行的公事,更絕非因滿足現世低俗情感的創(chuàng)作。
再者,忘不了里面托馬斯對妻子和對特麗莎的感情,其糾結的在兩者之中徘徊,那近乎溫柔的慈悲,我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他的負心。即使最終,他還是選擇了特麗莎;即使后來,兩人感情眾多波瀾;即使最后,他們死于一場車禍。或許,托馬斯愛上的,只是特麗莎那猜忌的靈魂。這世上,有很多看似輕于鴻毛的事情,卻沉重的讓人難以承受。
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么,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所以,這就是為什么輕,不能承受的原因。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之人物形象淺析
最沉重的負擔壓得我們崩塌了,沉沒了,將我們釘在地上。可是在每一個時代的愛情詩篇里,女人總渴望壓在男人的身軀之下。也許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征,負擔越沉,我們的生活也就越貼近大地,越趨近真切和實在。
相反,完全沒有負擔,人變得比大氣還輕,會高高地飛起,離別大地亦即離別真實的生活。他將變得似真非真,運動自由而毫無意義。
過度的弘揚重的價值與偏執(zhí)的貶低輕的分量一樣毫無意義,無疑都將置人于媚俗的境界。在輕與重的探討中,我們應找到合適的尺度,而這尺度于每個人卻又有不同的標準。
一本關于輕與重,靈與肉以及媚俗的哲學小說,初讀晦澀難懂,再讀只覺字字真言。用阿滿的話說:一個兩句話就可以說清的故事,卻活生生的寫成了一本書。書中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均映射出對于輕重的選擇以及不同的經歷后內心的轉變。
先說說托馬斯吧!一個渴望女人卻又害怕女人的浪子形象,為尋求每個女人身上那百萬分之一的差異性與不同的女人做愛。他堅持“三三原則”——不可與一個女人連續(xù)三次幽會,與同一個女人的幽會每次至少要相隔三周。他從不與任何一個女人共眠,每次辦完事就離開。在此基礎上,這種“性友誼”很好的得以保持平衡,在特麗莎出現前從未打破。他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至此之后在愛情的態(tài)度上選擇過分的將靈魂與肉體分開。于他而言,與每一個女人做愛卻不會產生愛情,他的情人也并不會成為他的愛人,他甚至不用為自己的行為付任何責任。雖然在愛情與性方面具有很大的開放度,但是現實生活中他的職業(yè)是一名骨科醫(yī)生,并且他恪守著嚴格的道德標準,治病救人,不會做任何違反個人意愿的事。看似有些矛盾的個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對輕的境界的追尋,他的情人稱他為“媚俗界的魔鬼”,但這種無節(jié)制對輕的追求實則對他造成一種內心的約束,畏懼與躲避愛情并不代表很好的處理了愛情,一旦真正的愛情出現,這種生命之輕于他的后果便是不能承受任何一點點重量。
而特麗莎對托馬斯而言,無疑便是那個真正愛情的承載者,更是使托馬斯的“性友誼”無法維持的人。這是由“六個偶然”帶到托馬斯身邊的女子,被托馬斯稱為被人放在樹脂涂覆的草筐里順水漂來,而他在床榻之岸順手撈起的孩子。受家庭背景的影響——母親對于愛情的不滿及至最后的逃離,在容顏與愛情逝去后對于貞操的拋棄使她畏懼愛情,但這種畏懼愛情的后果不是如托馬斯般逃離而是更高程度對于愛情忠實的要求,她不能忍受任何的不忠,追求靈魂與肉體高度的結合。她過度依賴托馬斯,給予自己沉重的心理負擔,使自己陷入極度不安與憂郁狀態(tài)。這種強烈束縛性的愛也為托馬斯帶來煩惱,他對特麗莎的愛是美麗的,但卻不得不凡事都瞞著她,為她的不安而自責,想要使她心安唯有放棄做不到的“性友誼”。 他們相愛,但他們都使對方的生活如地獄一般。
相對于特麗莎的“生命之重”而言,作為托馬斯“優(yōu)選情人”的薩賓娜無疑是她的對立面。她不顧一切的追尋輕的境界,她的生命一直處于背叛之中。她背叛家人,背叛愛情,背叛祖國。她是一個畫家,熏陶著藝術的氣息。她獨立,率性似乎從未依賴過任何一個男人,也不指著愛情中的同情過日子。反抗自己生為女人是愚蠢的,驕傲于自己生為女人亦然,薩賓娜并沒有選擇一個做女人的命運。本遇到過一個不錯的情人弗蘭茨,卻在弗蘭茨向妻子坦誠她們的愛情后而結束。愛情一旦公開便變得沉重,薩賓娜再一次選擇背叛離開。她通過背叛使內心得以釋放,但每一次背叛都使她離最初的反叛越來越遠,以至背叛給她帶來的最終結果是虛空,別無可判時生活于她也失去了意義。
恐怕弗蘭茨此生做過最叛變的事便是向妻子公開與薩賓娜的愛情。他不喜歡妻子,亦不喜歡女兒,他與她們格格不入,但薩賓娜對他而言卻是不可少的靈魂伴侶。只是二人不能互相理解,在他拋下一切愿跟隨薩賓娜時,薩賓娜選擇了拋棄他。作為一名教授,弗蘭茨忠實且學識淵博,本對革命軟弱,因為薩賓娜的精神光芒與感召投身革命,在死前的最后一刻仍念著她的名字。然而,正如書中所說:人們還很年輕的時候,生命的樂章剛剛開始,他們可以一起來譜寫它,互相交換動機,但是,如果他們相見時年歲大了,像薩賓娜與弗蘭茨那樣,生命的樂章多少已完成,每一個動機,每一件物體,每一句話,互相都有所不一樣了。兩個人的愛情在我看來并算不上愛情,或者說弗蘭茨是真心的,然而薩賓娜無法接受這種有負擔且來自于并不懂她的人的愛。
相比較于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往來,卡列寧與特麗莎之間的愛更令人動容。卡列寧是由托馬斯與特麗莎一同撫養(yǎng)的小狗。 沒有人能給其他人一種牧歌式的禮贈,只有動物能這樣做?袑幰恢弊冯S著特麗莎,二者關系甚好?袑帍奈此魅∵^什么,亦不討厭總是吃主人遞來的面包圈。這種牧歌似的愛使得二者關系持久且友好,這種幸福源自于對重復的渴求,而人與人之間卻是欠缺的。
輕重并不是絕對的,隨著時間的變換也會發(fā)生轉變。正如特麗莎在最后的時刻終于卸下重擔,問托馬斯是否后悔為她而拋棄一切;正如薩賓娜在背叛所有的事情之后開始發(fā)覺這生命之輕竟毫無意義。
我們均害怕變成媚俗之人,而博愛將只可能以媚俗形態(tài)做基礎。特麗莎以及弗蘭茨給予自身的重擔無疑是沉重且不可承受的,所以他們在這種沉重之下不快樂。但看似擺脫一切的托馬斯與薩賓娜人生就充滿了意義嗎?不以為然。過度的追求自由及至內心的釋放實則是對自己及外界的不負責,終將被世俗約束。
人類的時間不是一種圓形的循環(huán)而是飛速向前的一條直線, 所以不能把生命與我們以前的生活相此較,也無法使其完美之后再來度過。我們的生活將因這輕與重的調度而變得更加精彩,過度的輕與重生命均不可承受。
在對于輕與重的探求中,比它們本身更重要的是對輕與重來源的思考。是為了逃離自身的責任,還是世俗道德的約束?是生命本源的賦予還是心理徒增的憂慮?或許才是問題之本。
沒有重量的生命不堪承受,沒有約束的自由并非自由。凡事因其邊界的存在而變得更有價值,而這邊界的標準取決于你我的內心!

宜城教育資源網m.zgyouzhishipin.cn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內容簡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人物關系
宜城教育資源網免費提供課件、試題、教案、學案、教學反思設計等備課資源。數百萬資源,無須注冊,天天更新!
成人教育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內容簡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人物關系
宜城教育資源網
免責聲明 :本站資源版權歸原著作人所有,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宜城教育資源網主辦 站長:此地宜城 郵箱:yrqsxp@163.com  QQ:290085779